REPUBLIC OF CHINA
AIC for Taipei FIR
|
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
Air Traffic Services Division
No. 340 Dunhua N.Road
Taipei, 105, Taiwan
TEL:886-2-2349-6118
FAX:886-2-2349-6122
AFS:RCTPYAYX
Email:ais@mail.caa.gov.tw
|
|
AIC
02/16
|
Effective from 30 JUN 2016
Published on 30 JUN 2016
|
|
|
臺北飛航情報區性能導航(PERFORMANCE-BASED NAVIGATION, PBN)實施計畫
|
|
臺北飛航情報區依據國際民航組織(ICAO)第36屆大會A36-23號決議及第37屆大會 A37-11號決議訂定高階策略性性能導航(PBN)實施計畫。
本航空公報取代AIC 05/12,並自即日起生效。
|
|
-
背景
-
PBN概念
傳統導航方式是利用地面助導航電臺信號飛行,故航線之劃設受到地面助導航電臺佈設與設備種類的限制。隨著航空器機載裝備能力的提昇及衛星導航等先進技術的不斷發展,區域航行(RNAV)導航方式因此衍生,實現了點到點的飛行方式。
隨著RNAV導航方式之多樣化發展,導航規格(Navigation Specification)亦隨之複雜化,造成各航空業界在人力及財力之重複投資及適用上之困擾,因此ICAO提出了「性能導航(Performance-based Navigation, PBN)」的整合技術。
在PBN概念架構下,整合後的導航規格分為區域航行(Area Navigation, RNAV)及導航性能需求(Required Navigation Performance, RNP)兩大類。
-
應用及優勢
-
提供精確、可預期及可重複的飛行航線,提高飛行操作之安全性;
-
改善全天候航機操作標準,提高航班派遣率及離到場準點率,確保地形複雜機場之作業安全;
-
實現靈活和優化的飛行路徑,增加飛機酬載,減少飛行時間及浬程;
-
藉由機載電腦操作,穩定爬升及下降,降低油耗,減少噪音及空汙排放,提高環保水準;
-
得以實施平行航路,增加終端管制區內離、到場航線彈性,加速航情流量,提高空域容量與效率;
-
減少地面助導航設施投資及維護成本,提高整體經濟效益。
-
PBN實施計畫目的
-
闡述民航局(以下稱本局) PBN事務規劃方向與期程;
-
說明臺北飛航情報區(以下稱本區)所規劃實施PBN的運作要求,包含航路和終端管制區的PBN導航規格;
-
明確定義對於實施PBN的導航要求,避免陸基助導航設施之不當佈設及機載設備反覆改裝;
-
為飛航服務提供者及空域使用者提供一共同指導綱要,讓所有參與者瞭解計畫環境、基礎設施、時間期程。本實施計畫著重於利用導航能力之進步,提升飛航作業效率與容量,並同時增進整體安全。
-
本實施計畫著重於利用導航能力之進步,提升飛航作業效率與容量,並同時增進整體安全。
|
-
PBN實施重點
前述各項挑戰,多數都可以採用PBN概念和技術作相當程度的改善。為解決前述各項挑戰,以達成PBN目標,本局的因應重點包括:
-
PBN規範與全球標準一致;
-
航空業者PBN能力的建立;
-
航路逐步由傳統導航過渡到PBN導航,並與鄰區航路有效銜接;
-
高空層與低空層劃分及重定使用規則;
-
軍民航空域適當調整優化;
-
在終端管制區內推動實施RNAV或RNP離、到場及進場程序,有需求的機場實施RNP AR進場程序;
-
更新通信、導航、監視等設備,協同發展其他航行新技術。
|
|
-
衡酌鄰近地區推動現況,並經考量現有機隊PBN能力情況與需求,臺北飛航情報區之PBN推動期程如下表。以2012年為近程目標完成年,2013至2019年為中程目標,逐步推動航路及終端區域之RNAV及RNP運作,2020年至2025之長程目標則預計衛星(GNSS)導航將為主要之導航架構。
|
|
近程(~2012)
Near Term (~2012)
|
中程(2013~2019)
Medium Term (2013~2019)
|
長程(2020~2025)
Long Term (2020~2025)
|
航路
En route
|
-
Selected airways to be RNAV
|
-
視需要推動航路運用RNAV 5
-
航行量較高之航路運用RNAV 2
-
RNAV 5 airways where needed
-
RNAV 2 for high traffic volume airways
|
-
Implement RNP 2 airways, and seamless operation between FIRs
|
離到場程序
SID/STAR
|
|
-
各機場儘可能全面採用RNAV 1
-
特定機場視需要採用CDO等技術
-
考慮具PBN能力者給予較優先順序。
-
RNAV 1 where applicable
-
CDO at selected ADs
-
Consider adopting better equipped, better service principle.
|
-
TP, KH, SS to adopt RNP 1
|
進場
APCH
|
-
16 Baro-VNAV approach completed in 8 ADs
|
-
評估其餘機場/跑道Baro-VNAV之可行性
-
特定機場如有效益則採用RNP APCH或RNP AR APCH
-
Evaluate Baro-VNAV feasibility for all other ADs
-
RNP APCH or RNP AR APCH at selected ADs
|
-
特定機場如有效益則採用RNP AR APCH或GLS CAT I/II
-
RNP AR APCH or GLS Cat I/II at selected ADs where benefits justify
|
|
註解:
-
ICAO性能導航手冊中所列部分導航規格尚未完成必要支援文件,但已列入運用規劃,後續仍需依實際發布進度辦理。
-
CDO: Continuous Descent Operation持續下降操作
-
Baro-VNAV: Barometric Vertical Navigation氣壓垂直導航
-
RNP AR APCH:RNP Authorization-Required Approach須授權之導航性能需求進場程序
-
近程已提供Baro-VNAV進場之機場包括:桃園、松山、臺中、嘉義、臺南、高雄、花蓮、馬公。近程相關目標均已完成。
-
ICAO性能導航手冊中所列而本表尚未採用之導航規格如未來有運用需求,仍可能考慮予以納入。
|
|
|
-
本實施期程將配合全球導航技術發展、ICAO及APAC相關PBN推動計畫之調整、航空業者之建議、與鄰區協調共同進度等,適時檢討修訂。
|